大傾角帶式輸送機的故障診斷與排除需結合其結構特點(如波紋擋邊、橫隔板)和運行工況,通過系統化分析快速定位問題。以下是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案:
**一、常見故障診斷與排除**
1. **輸送帶跑偏**
- **診斷**:觀察跑向及位置,檢查頭尾滾筒平行度、托輥組對中性和擋邊磨損情況。
- **排除**:調整滾筒水平度;在跑偏段增設調心托輥;更換局部變形擋邊。注意:大傾角輸送帶需優先調整承載側托輥傾角。
2. **物料下滑或撒落**
- **診斷**:檢查橫隔板間距是否過稀(建議間距<400mm)、擋邊撕裂或導料槽密封失效。
- **排除**:補焊脫落橫隔板,更換破損擋邊;調整導料槽橡膠裙板與擋邊間隙至3-5mm,必要時加裝柔性密封條。
3. **驅動部異常振動**
- **診斷**:檢測減速機軸承溫度(>80℃需停機)、聯軸器對中誤差(應<0.1mm)、電機電流波動。
- **排除**:重新校準驅動裝置同軸度;更換損壞齒輪箱軸承;檢查液力耦合器油位(填充量70%-80%為宜)。
**二、專項維護策略**
1. **防縱向撕裂監測**:在受料點下方加裝鋼絲繩感應裝置,當異物穿透輸送帶時觸發急停。
2. **波紋擋邊維護**:每月檢查擋邊根部剝離情況,使用硫化機修補脫層區域,修補長度需超出破損段200mm。
3. **冬季防粘料措施**:在-10℃以下環境,給料前30分鐘開啟輸送帶表面電加熱裝置(功率密度≤1.5kW/m2)。
**三、故障預防體系**
1. 建立三維點檢制度:每日目視檢查擋邊/橫隔板,每周激光對中檢測滾筒,每月振動頻譜分析驅動部件。
2. 實施狀態維修:通過在線監測張力值(波動范圍應<15%設定值)和運行阻力系數(正常值0.022-0.03),預判系統異常。
通過精細化診斷與預防性維護,可使大傾角帶式輸送機運行效率提升至98%以上,故障停機時間減少40%。關鍵要建立部件壽命數據庫,如擋邊橡膠每10萬小時需整體更換,橫隔板螺栓每3個月進行扭矩復緊(標準扭矩值120-150N·m)。